近日,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全国首例“自体脂肪基质成分宫腔灌注手术”成功实施。这标志着,在再生医学的助力下,应对薄型子宫内膜这一难题,有了新的治疗方案。
这例手术关系着无数因“薄型子宫内膜”而备孕受阻的育龄女性。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例手术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土壤”变得贫瘠:被薄型子宫内膜困扰的她们
在临床中,当子宫内膜厚度小于7毫米时,便被认定为薄型子宫内膜。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4%的育龄女性面临这一问题。这片“土壤”一旦过薄,临床妊娠率会从平均的30%-40%骤降至11%左右。它不仅成为胚胎难以着床的“拦路虎”,也大大提高了流产的风险,让许多家庭的生育之路充满艰辛。
破局之光:从自身脂肪中寻找的“生命养料”
面对这一临床困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团队,在侯艳茹副主任的带领下,与韬睿生物合作,引入了一项创新技术——“自体脂肪基质成分宫腔灌注术”。
简单来说,这项技术是这样的:
“取材于己”:从患者本人身上获取少量脂肪组织(如腹部、大腿)。
“提取精华”:使用韬睿生物自主研发的Celution(R)系统,在全封闭、自动化的设备中,高效、精准地分离富集出脂肪基质成分(ADRCs)。这套系统保证了成分的“活性”与“纯净”,是手术成功的核心环节之一。
“精准灌溉”:将这些源于自身的“生命养料”——ADRCs,通过宫腔灌注,精准回输到子宫内膜这片“贫瘠的土壤”中。
为何这项技术令人振奋?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组织移植,它背后是再生医学的先进理念。这些被回输的ADRCs就像一支“修复军团”,通过旁分泌作用释放生长因子、抗炎因子,发挥促血管生成、抑制纤维化、修复内膜组织的作用,既实现子宫内膜厚度提升,又同步改善卵巢功能,从根源上优化生殖微环境。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原料来自患者自身脂肪,无排异风险,安全性高;作用机制多元,能从根源上改善生殖微环境;并且在海外已有成熟应用,疗效得到验证。
首战告捷,未来可期
据悉,本次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于手术当日出院。北大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将为她建立长期随访档案,持续监测其内膜恢复与卵巢功能变化,全程为她的生育梦想保驾护航。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侯艳茹副主任表示:“这次全国首例手术的成功,填补了薄型子宫内膜治疗的一项空白,让我们看到了再生医学在生殖领域的巨大潜力。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不断优化方案,让更多女性受益。”
“我们非常荣幸能够支持北大人民医院完成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Celution(R)系统所提供的脂肪再生医学技术,为众多因薄型子宫内膜、卵巢功能减退而难以受孕的女性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这不仅是我们的技术在生殖健康领域的一次成功验证,更展现了其作为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巨大潜力。” 韬睿生物首席执行官马旭东先生表示,“基于ADRCs的再生修复机制——包括促进血管生成、抗炎、抗纤维化及调节免疫微环境等,其应用前景远不止于此。未来,韬睿生物将继续深化与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该技术在更广阔医学领域的探索与应用。”
这例手术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胜利,更是一种全新治疗思路的开启。我们期待,随着再生医学与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度融合,这样的突破性成果能惠及更多家庭,让生命之花在爱与科技的守护下,美丽绽放。